当前位置:首页 > 生肖 > 正文

明万历二十四年是哪年,万历二十四年是哪一年

自然环境

航拍洪氏始祖陵园

明万历二十四年是哪年,万历二十四年是哪一年

南夏村洪氏开基始祖四十六公陵园,是洪濬公与其长孙宗甯公的墓葬,陵园始建于宋咸淳九年(1273年),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南夏村田头尾坡北侧,座午加丁。西北侧是濬公长子孙宗甯公的墓葬。前林清澈曲水,背于灵应强龙,左右雄山绕抱,四周翠柏绿林,自然景光优雅,气候温和,四季常春,田头尾坡形似雄狮武象,有狮座狮椅,号称“狮子坡”是湛江市郊正的名坡。

人文环境

洪濬公墓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南夏村田头坡北侧,南夏村现有人口五千人,墓之东南有濬公次孙宗宝公亲建的庐山村、白泉水村,附近有濬公后裔分迁的南夏外村、南山下村、角塘村、下店村、后塘仔村,周边总共有一万三千多后裔,分布在濬公墓的周边。

庐山村是湛江市古文明村,白泉水村是湛江市生态文明村,南夏村、后塘仔、南山下、角塘村、下店村是太平镇老区村,有洪荣、洪妃生等烈士。洪濬公定居的南夏村,距太平市约五公里左右,东接白泉水村,东北依庐山村,西靠南夏外村,南接下店村、角塘村,北连家寮村、里光村。南夏村是太平市的西北部,以遂溪县和城月镇接壤。

洪濬公生于南宋,原籍福建省同安县业儒乡坎头村,以才学特授雷州路判,任满择居南夏村。次孙庐山村宗宝公元顺帝任申年殿试科甲第八名恩进士,十一世孙洪泮洙公,清朝雷州第一进士,二十世孙洪瀚公清庚戌科岁贡钦点七品小京官;十孙绍宗公曾任江西吉安府督粮厅、南安府、同知德化上高两县知县。

清康熙三十三年(1694年)秋,陈瑸公倡导修建雷州东洋堤坝,拜访泮洙公共同建议倡议集资修建之事。因泮洙公请陈瑸公到濬公墓陵视察,见到墓陵山青水秀,形如狮舞,赞赏美敬,顺手随笔题辞:

“山青水秀,长育人文”

意思是说,泮洙公有祖墓是荫才出奇才之孙。泮洙公也顺笔答题:

“吾祖盛德,福荫千秋”

就是说,我之成功是祖之盛福荫也。此两辞后人已刻在碑上,不知道失传何方,至今未能寻到。陈瑸公少年时,泮洙公为鼓励陈瑸公勤奋向上曾赠一名辞:

岁序频前辈老,留待少年雄。

洪濬公支系

洪氏源远流长,据史载,洪氏仍共工之后,周太皇太白之孙,在世界至德文化专刻记述洪氏渊源,出自季历之后(周文王之父)。濬公的曾祖为宋代名相洪皓公,濬公是洪皓公第三子洪迈公之后,洪迈公为中国钱币值学家。

皓公(1088—1155)生于江西平乐,宋政和五年(1115年)登进士,后任礼部尚书;皓公第三子迈公(1123—1202年),据史载(有待进一步考证),迈公后裔濬公从福建同安特地授雷州路判。

濬公生一子世禄公,世禄生五子:长子宗甯承基南夏村、次子宗宝肇卜庐山村、三子宗室分建太回村、四子宗会迁居洪富村、五子宗宁任琼南兵备道,后择居倜傥村。至今子孙发展至28代分布湛江、海南、广西等地七十多村庄,约五万人。

历史沿革宋朝

始祖洪濬公:字深之,号渊如,行四十六。祖籍闽之泉州府同安县业儒乡坎头村,南宋以才将授雷州路判。在任期间,秉正廉明,爱民如子,政绩显著。濬公任满正值宋末元兴,因兵寇猖獗;路途遥远返乡艰难而择居雷地之北四十余里的南夏村开基。濬公终于宋咸淳九年(1273年),当年卜葬于南夏村东北田头尾坡。

元朝

洪宗甯:世禄公长子、濬公长孙。继承祖业,定居太平镇南夏村,为洪氏长房,现分迁20余村。

洪宗宝:世禄公次子、濬公次孙。元顺帝壬辰年(1352)中殿试科甲第八名恩进士,任河南开封府长汀县府署,任满肇卜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庐山村,为洪氏第二大房,现分迁30余村。

洪宗室:世禄公三子、濬公三孙。分建城月镇太回村,为洪氏第三大房,现分迁近10村。

洪宗会:世禄公四子、濬公四孙。以牧羊迁居白沙镇洪富村,为洪氏第房,现分迁10余村。

洪宗宁:世禄公五子、濬公第五孙。任职琼南兵备道,任满渡海返雷,择居雷州市杨家镇倜傥村开基,为洪氏第房,现分迁10余村。

明朝

洪真护:濬公裔孙。明九年(1411年)辛卯科举人。《海康县志》有载。

洪化龙:庐山村人,濬公第十世裔孙,泮洙公之父。郡庠生,生性温和慈厚,非常注重家风家教,对乡里有难来求助者,便慷慨解囊,而且不曾问偿还。明宗祯壬申年(1632年)雷州府邑合制锦旗,以表其世德。明崇祯癸未午(1603年),遂溪县县尹朱盛氵虽 辟荐其优行,雷州知府王允康特嘉奖励。《遂溪县志》有传。

洪有成:庐山村人,濬公第十世孙,泮洙公堂叔。公博览书史,行谊端方,明万历二十四年(1594年),在乡试中考中副榜,由岁贡任折江汤溪训导;明万历三十七年(1609年)转任吴川教谕。他除了学问以外,对其他毫无染指,当时巡按对其特加褒奖,以清廉勤俭著称。据《吴川县志》记载:“及归,行李萧然,吴人士至今思慕之”。《吴川县志》、《遂溪县志》均有传。

洪彪:庐山村人,濬公裔孙。明嘉靖岁贡。任长汀县县丞。事上恪谨,御下精明,察物而史不能隐,执法而民不敢犯。清军储,绝羡余,恪其乃职,民有冰壶、秋月之颂。《遂溪县志》有传。

洪俊:庐山村人,濬公裔孙。嘉靖年岁贡,任将乐县主簿。《遂溪县志》有记载。

洪泮洙(1611—1704年):庐山村人,濬公十一世裔孙,字献统,号垂万。明崇祯十五年(1642年)由邑廪生午科乡试第八名举人。清顺治十五年(1656年),署广东琼州府琼山县教谕。顺治戊戌科会试第七八名进士,殿试三甲通政司观政。是清朝雷南第一进士,据嘉庆版的《雷州府志》记载:

“国朝郡人登甲科自泮洙始”。

清康熙三年(1664年),泮洙公出任江南省徽州府休宁县正堂,在职期间,政绩显著,《雷州府志》记载:

“任休宁政尚宽简,虽强御必力摧之,休人颂之”。

清朝

洪泮泗:庐山村人,濬公十一世裔孙,泮洙公族弟,顺治年县学岁贡。《遂志》有载。

洪景庆:庐山村人,濬公裔孙,顺治年县学岁贡,任灵山县训导。《海康县志》有载。

洪云裘:庐山村人,濬公第十二裔孙,泮洙公三子,清康熙年县学岁贡,任罗定州训导。《遂志》载。

洪云龄:庐山村人,濬公第十二世裔孙,泮洙公四子,清康熙年县学岁贡,任茂名县训导。《遂志》载。

洪云柱:庐山村人,濬公第十二世裔孙,泮洙公五子,清康熙年,府学岁贡,任县训导。《遂志》载。

洪明:徐闻人,濬公裔孙,清康熙三十七年(1698年)任徐闻营把总。《徐闻县志》载。

洪德元:庐山村人,濬公裔孙,乾隆己酉科府学拔贡,署琼山教谕,任直隶新安县知县,以擒获会匪老洪,议叙加一级。《遂志》载。

洪德鄰:庐山村人,濬公裔孙。廪贡生,授修职郎任永宁县教谕;赐文林郎任新兴县教谕,加二级。《遂志》载。

洪德霖:庐山村人,濬公裔孙,援县丞分发陕西。《遂志》载。

洪德星:庐山村人,濬公裔孙,授职县主簿。《遂志》载。

洪翊行:庐山村人,濬公裔孙,乾隆丙丁,科副榜举人。《遂志》载。

洪元超:庐山村人,濬公裔孙,乾隆丁酉科武举。《遂志》载。

洪绍皦:庐山村人,濬公十裔孙,廪生,任广州府训导。《遂志》载。

洪绍宗:庐山村人,濬公十裔孙。援例分发江西通判。授承德督粮厅,历署江西吉安府上高、德化县两县知县。《遂志》载。

洪翰:庐山村人,濬公二十世孙。清末宣统二年(1910年)庚戌由己酉科拔贡,殿试七品小京官。

洪荣(1916—1945年):战争时期烈士。二(1938年),加入,与吴定瀛、黄其炜等在太平圩建立通讯

,参加张炎的学生队。三十二年,受遂溪县党委派到遂溪建新镇卜巢村建立武装,三十三,任遂溪县联防大队第一中队长,后任雷州游击队第二大队长,三十四年,任南路第二支队第一大队长。1945年2月,洪荣奉命率队西进广西白石水地区,在合浦武利江谷埠河与敌作战中牺牲。

洪漏(1909—1945年):南夏村人,1843年参加南路游击队。1945年2月在广西合浦武利江谷埠河对敌作战中牺牲。新中国成立成被追认为烈士。

洪国光(1922—1946年):南夏村人,烈士,1943年参加南路游击队,后任南路老一团连长,1946年在家被捕于遂溪豆坡岭被敌人杀害。

洪妃生(1925—1946年):太平镇后塘仔村人,烈士,游击队税收员。1946年在太平镇田头尾

被敌包围,突围时牺牲。

洪布(1925—1949年):南夏村人,烈士,南路战士。1949年在遂溪乐民圩被捕遇害。

洪钟鎏(1898-1951年):雷州市松竹镇下坑洪村人,濬公二十孙,字冠金,春秀公次子。广东大学农学系毕业、少将、军官。历任广东省城分局局长、省府秘书科长省农林处长、雷州城期间回乡住海康建设局长开疏雷城下次水道,争取办海一中任首届校长。调任重庆、任内政部总务司长。《海志》载。

濬公自开居至清末,其后裔世代书香,人才辈出,在古代科举制度上,除了以上陈述,还有贡生、例生、廪生等百余名,磬笔难书。濬公后裔,在近代史上,为国为党为民,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,现在任职厅级的,也有很多。

(第六届理事会供)